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为脑脊髓膜受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表现,主要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临床可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

一般而言,颈上节段的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颈强直,腰骶节段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凯尔尼格征阳性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一、颈强直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轻轻托起患者头部使其做被动屈颈动作,如有颈部抵抗感及颈后疼痛感则为颈强直。但除颅内疾病外,颈椎病、颈椎关节炎、颈椎结核、骨折或肌肉损伤时也可出现颈强直。

二、布鲁津斯基征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轻轻托起患者头部使其做被动屈颈动作,若除有颈部抵抗感及颈后疼痛外,患者双下肢同时出现膝及髋关节反射性屈曲;或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使该下肢向腹部屈曲,对侧下肢也发生屈曲,均为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三、凯尔尼格征

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均呈直角,检查者一手按住大腿,一手扶住小腿足跟处向上抬举,使其膝关节被动伸展,若伸直受限并出现疼痛,且大、小腿间夹角小于135。,则为凯尔尼格征阳性。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杜志刚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脑膜刺激征的三大主征(脑膜刺激征)

昨天是世界强化免疫日,让我们来回顾小儿麻痹症:

12月15日是世界强化免疫日。世界强化免疫日主要是为消灭脊髓灰质炎而设立的。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少数能被消灭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且科学家已经发明有效的疫苗。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小儿麻痹症以及疫苗的发明史。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正如名字一样,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表现可能多种多样,可能是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受累,也可能是四肢瘫和呼吸衰竭。通过粪-手-口污染途径传播,也可能通过咽部传播[1]。

埃及木乃伊的研究表明,小儿麻痹症至少早在远古时代就影响了儿童。在1916年的美国,至少有6,000人死于该疾病。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该流行病遍及美国和欧洲。仅在1952年,美国就有58,000例小儿麻痹症新病例和3,000例死于该病[2]。

(石碑中人物一只腿的肌肉萎缩是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之一)

(阴影区域显示在1916年小儿麻痹症流行中受灾特别严重的地方)

90%-95%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是无症状的。病毒经口途径进入,感染口、鼻和喉部细胞后,有7-14日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病毒在胃肠(gastrointestinal, GI)道的淋巴组织进行初级复制。随着病毒播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组织,会发生无症状的首次(轻微)一过性病毒血症。4%-8%的个体发生第二次病毒血症,导致“轻型疾病”(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症状,与常见病毒感染相似,症状包括头痛、咽痛、发热、恶心、呕吐、不适和乏力。部分具有严重病毒血症和顿挫型脊髓灰质炎的患者,通常在数日的无症状间期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累,包括颈僵硬、头痛、发热和呕吐。其中一些患者,脊髓灰质炎病毒还会选择性破坏运动神经元,表现为剧烈的背、颈和肌肉疼痛,以及出现运动无力。在所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中,只有约0.1%发生这种麻痹[3]。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如何影响神经系统的?

脊髓灰质炎病毒播散至CNS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血液中的病毒直接穿过血脑屏障所致,或可能是从肌肉到脊髓和脑的逆向轴突运输所致。病毒侵袭CNS后脱壳,进行复制,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进而导致该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麻痹。病毒传播至邻近运动神经元可能是以不依赖轴突运输的方式侧向传播,或者以依赖逆行运输的方式通过跨神经元传播。其他神经元也可被感染,引起脑干脑炎和呼吸功能不全。

出现肌肉麻痹后,肌张力降低几乎总是呈不对称性。近端肌肉受累程度通常大于远端肌肉,下肢比上肢更常受累,反射减弱或消失。肌无力通常在2-3日恶化,不过有时肌无力恶化进程可长达1周。5%-35%的患者出现延髓受累,导致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分泌物处理困难[4]。

与其他类型的无菌性脑膜炎一样,脊髓灰质炎患者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检查显示脑脊液细胞增多,最初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随后转变为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蛋白通常升高。

疫苗的开发

在1950年代初期,两位科学家各自找到了一种开发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博士和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博士创造的疫苗使全球儿童免除小儿麻痹症的痛苦。

脊髓灰质炎疫苗有两种类型: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也称为索尔克(Salk)疫苗,以发明者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的名字命名 ; 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或萨宾(Sabin)疫苗,以其发明者的名字命名,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命名。

IPV是基于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1、2和3型开发的,是20世纪50年代首个阻止脊髓灰质炎流行病的疫苗,通过注射给药,在血液中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OPV则是基于活的但活性减弱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种类型的OPV①三价(tOPV):包含减毒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所有三种血清型②二价(bOPV),包含三种血清型中的两种③单价(mOPV):包含三种血清型之一。因此,三价疫苗对所有三种血清型(PV1,PV2和PV3)均有效,二价疫苗对PV1和PV3有效,而单价疫苗对单一血清型有效。。

索尔克(Salk)疫苗

索尔克(Salk)于20世纪30年代在纽约大学研究病毒,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开发了流感疫苗。1948年,他获得了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国家婴儿瘫痪基金会的研究资助。(罗斯福总统于1921年39岁时患有脊髓灰质炎,这种疾病使他的双腿永久瘫痪。罗斯福担任总统就职5年后的1938年,他帮助创建了国家婴儿瘫痪基金会,以筹集资金并向小儿麻痹症流行地区提供援助)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索尔克(Salk)能够在猴肾细胞中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然后分离出病毒并用甲醛和水的有机溶液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福尔马林溶液通常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其实,1935年美国科学家Maurice Brodie已经对相似的方法进行了测试;他从活猴脊髓组织中提取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然后将该病毒悬浮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Brodie先后对20只猴子和300名学童测试了他的疫苗,但结果很差,所以再也没有测试。

索尔克(Salk)疫苗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没有使用“减活”的活病毒(如腮腺炎和麻疹疫苗),而是使用了“灭活”的病毒。当将“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注射入血液时,它不会引起感染,因为该病毒是非活性的。但是免疫系统无法将已激活的病毒与已灭活的病毒区分开,并且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会持续存在,并保护人们免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

1952年,索尔克(Salk)首先针对从小儿麻痹症中康复的儿童使用自己发明的灭活病毒疫苗,然后针对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受试者,两项测试均取得成功:因为儿童体内的抗体水平显着上升,并且没有因疫苗而感染脊髓灰质炎,索尔克(Salk)的研究结果于次年发表。

Jonas 索尔克(Salk)博士为儿童接种了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Image credit: Al Fenn/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 via Getty Images)

索尔克(Salk)疫苗的首次大规模临床试验始于1954年,这项试验招募了超过100万名参与者。这是首次实施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疫苗试验,也是现代疫苗研究时代的标准要求。

1955年4月12日,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美国批准使用。在随后的几年中,美国的脊髓灰质炎发病率从每10万人中18例降至每10万人中2例以下。

萨宾(Sabin)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在196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被称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以美国医生、微生物学家阿尔伯特·萨宾(Albert Sabin)的名字命名的萨宾疫苗。OPV包含减毒活体(弱化)病毒,可以口服。萨宾(Sabin)反对索尔克(Salk)的疫苗设计,认为灭活病毒疫苗很危险。

但到1963年,萨宾(Sabin)已经为所有三种脊髓灰质炎病毒创建了口服活病毒疫苗,且已被美国政府批准使用。萨宾(Sabin)的版本比索尔克(Salk)疫苗便宜且易于生产,并且在美国迅速取代了索尔克(Salk)疫苗。1972年,萨宾(Sabin)将他的疫苗株捐赠给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这大大提高了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使用度。

萨宾(Sabin)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对于帮助全球减少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数量至关重要,但与索尔克(Salk)疫苗(无麻痹风险)不同,OPV引起麻痹的风险极小。今天,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70万剂OPV中约有1剂会导致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在世界强化免疫日里,我们得特别感谢历史上发明疫苗的这些科学家,是他们的科研成果,让人类免于疾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dc.gov/polio/index.htm

2. https://www.historyofvaccines.org/index.php/content/polio-1916

3. Mueller S, Wimmer E, Cello J. Poliovirus and poliomyelitis: a tale of guts, brains, and an accidental event. Virus Res. 2005 Aug;111(2):175-93. doi: 10.1016/j.virusres.2005.04.008. PMID: 15885840.

4. DeBiasi RL, Solbrig MV, Tyler KL. Infections of the nervous system: viral infections. In: Neurology in Clinical Practice, 4th ed, Bradley WG, Daroff RB, Fenichel GM, Jankovic J (Eds), Butterworth Heineman, Philadelphia 2004. p.1515.

撰文:Lala

徐一然今年三岁了,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天气忽冷忽热的,昨天可能是受凉了,晚上咳嗽了。今天一大早,徐一然的妈妈就带她来到了医院。经过医生检查,原来得了肺炎。

那么孩子得了肺炎有什么症状呢

1.主要是发热

小孩子得肺炎的时候,大多会有发热的症状,体温多数在38℃以上,可以持续两三天的时间。如果用退热药,也只能是体温暂时下降一会,时间不久,又上升了。

2.咳嗽

一般在早期是比较明显的干咳,很短的时间内咳嗽可以减轻,恢复期咳嗽反而会增加,会有痰。

3.呼吸困难

主要会出现口腔或者是手指甲频繁紫绀以及鼻翼拍打。

4.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咳嗽,喘的时候精神状态比较好,还会玩,会笑,发生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太好,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者是抽风,那么肺炎的可能就比较大。

5.食欲

得了肺炎,食欲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孩子不吃东西或者是吃奶就哭闹,不安。

6.胸部听诊

用听诊器可以听到水泡音。甚至趴在孩子的胸壁上都可以听到。

孩子得了肺炎怎么办呢

1.要注意多喝水,保证充足的休息,要注意通风,避免去人口密集和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不要和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2.如果咳嗽比较严重,还有痰,可以用祛痰的药物。

3.如果烦躁不安伴有缺氧,症状比较明显,还要用镇定剂。

4.如果缺氧或者是呼吸困难比较明显,还要吸氧。

5.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鼻腔的分泌物。

肺炎主要是对症治疗,抗感染和预防并发症。如果是轻度的肺炎,不需要住院,比较严重,就要进行尽早的住院治疗。

平时最好要注意按时接种疫苗,目前预防小儿肺炎的疫苗主要有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病毒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等。

是一种脑膜刺激征,如kernig征,是由腰骶部脊神经刺激引起的。常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但可在深度昏迷时消失。检查方法如下:患者仰卧,下肢在髋、膝关节处弯成直角。检查者试图在膝关节处伸直小腿,如有限的伸直和疼痛。这是kernig阳性。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躯体疼痛、恶心、呕吐、疲劳、神经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四肢无力、局灶性神经损伤和神经缺损症状,如面瘫、偏瘫、喉麻痹等,成人会得脑膜炎。脑膜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要查明感染菌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并发症,综合治疗才能改善病情。

来源:,原载地址:http://news.feijizu.com/news/20230112/2369.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