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有必要去顶吗?去顶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从两方面开说吧。

有好处有必要。对于制种来说,并不是全部去顶,为了提纯复壮,有必要去除部分的弱雄穗、长的不良或畸形穗,从而保证玉米饱满度。再有,去掉雄穗,秸秆降低了,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减少天穗的营养消耗,有利于棒子的生长。天穗上极易生蚜虫,去掉了部分玉米的雄穗,又减少了防治蚜虫的人力药量。好处是不少。

不用去的观点。对于农民大田种植的杂交玉米,就没有必要去除掉雄穗了。意义不大,费工费时,玉米抽雄期,必定在夏伏天或立秋前后,正是秋老虎肆虐的酷热时期,玉米高度约在1.5米以上,而且去雄现在多是人工操作,30度的高温下,钻到玉米地里去昂首作业,不穿防护服,玉米叶拉得慌,穿衣服热得慌,那滋味只有体验过才知道,真不惬意。

再说了,如果种个亩二八分的玉米,吃不主干,如果大面积种植,数十数百亩,乖乖!那得用多少人工呢!现在的工值,就是农村的妇女,在玉米地里干一天活,一个工值下了100元,你绝对找不到人,别不信。这样算下来,假如真能多打点玉米,能多打多少呢?大概无法计算,粗说多打的玉米估计不够所用的工钱。这不是劳民伤财的事吗?

所以,玉米去雄的问题,有没有好处,去与不去掉,视情况而论。必要时务必得去掉。农民种植的常规玉米,没有必要去找那个麻烦的。腾出功夫干点别的工作更有现实意义。

玉米的营养价值及功效(玉米有必要去顶吗)

穗期是玉米生长的重要阶段,是玉米生长最快的时候,这时施肥可以被有效吸收转化,对于玉米增重增产有很大的效果,那么玉米穗期该施哪些肥,如何施肥呢?

1、从抽雄前10天到抽雄后25-30天,是夏玉米一生中吸肥量最多的阶段,氮素占总吸肥量的70%-75%,磷占60%-70%和大约65%的钾,但是现在部分农户为了方便田间操作,通常是在夏玉米达到膝盖高时追施穗肥,这样过早追施穗肥,会给夏玉米的正常生长带来如下影响:

由于追施穗肥和培土过早,茎基部易处于缺氧状态,严重影响气生根的形成生长,减少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茎杆基部未园杆(拔节)深埋在土壤中,由于受土壤阻力,茎基部变细,形成头重脚轻,一旦抽雄前后遭暴风雨袭击,容易折断造成减产。

叶片脱肥、早衰,光合作用受到限制,使夏玉米籽粒饱满度降低和秃尖增长,不能达到高产。

2、夏玉米追施穗肥的最佳时期是:植株高1米左右,可见叶达12-13叶,基部园杆,第二节伸长,多数植株气生根开始发育伸长时追施穗肥为宜。

3、追施穗肥不但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穗位叶片及其上下几片叶的生长,而且能延长叶片寿命,促进籽粒饱满。穗肥施用时间与夏玉米品种及地力情况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这一时期植株的叶片数为:早熟品种,展开叶为8-9片,可见叶12-15片;中熟品种,展开叶10-11片,可见叶14-17片;晚熟品种,展开全面的共享叶12-13片,可见叶16-19片,此时即是追施孕穗期的最佳时期。穗肥的追施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底肥数量和植株生育状况等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土壤肥力低、基肥少、叶片淡绿、植株生长势较弱,亩产250-350公斤的地块应重施。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65%为好;中等肥力基础的、叶片浓绿、生长势佳、茎秆生育健壮、亩产350-450公斤的地块,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50%-55%即可;土壤肥力高、底肥足、群体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植株生长繁茂,亩产550-750公斤以上的高产地块,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45%-50%为宜。

玉米的用处是:

玉米主要用于各类食品、饲料和发酵工业。湿加工是采用物理方法将玉米子粒分为玉米浆、玉米淀粉、玉米胚芽、玉米麸质蛋白及皮层纤维等五种产品,其中玉米淀粉为主要产品,可以直接食用或再加工,所有这些产品广泛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

一、药用价值

玉米的花粉、胚芽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玉米黄酮,经常食用玉米制品可延缓人体衰老,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玉米果糖浆能防止牙龈出血,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功效。

二、加工应用

1、玉米淀粉的主要特点如下: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可达28%,糊化温度高(62-72℃),具有较好的抗剪切能力。颗粒紧密,脂类化合物含量多,易形成直链淀粉-脂类化合物。淀粉约占玉米籽粒干重的70%左右,是玉米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玉米蛋白粉的主要存在形式有玉米醇溶蛋白、玉米谷蛋白2种,它们都是水不溶性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湿润性、黏结性、持水力、成膜性良好,可以作为药片的包衣,隐藏药片本身的气味,也能够使药片的坚硬程度增强一倍之多。

3、玉米胚芽油亦称玉米油,是玉米油经脱酸、脱胶、脱磷、脱色、脱蜡和脱臭精炼制成的。每100kg玉米含8-10kg胚芽,每100kg纯胚芽含35-40kg油脂,是大豆含油量的2倍。通常玉米油颜色为金黄、呈透明状,有新鲜玉米的香味。

4、玉米淀粉制糖被广泛用于口香糖、糖果、饮料等的制作当中。淀粉糖的重要产物结晶葡萄糖。

5、玉米淀粉酿酒适合于酿造淡爽型啤酒和高辅料的啤酒,与大米生产的啤酒口感差异并不明显,比大米的消耗量低。玉米淀粉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很低,使用玉米淀粉可显著延长啤酒的储藏期,降低啤酒的色度,提高啤酒气味的稳定性。

6、应用于石油化工,汽油在加入燃烧值较高的乙醇后,能使汽油更加充分地燃烧,减少污染物CO和SO2的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

7、变性淀粉的研究,改变淀粉的某些物理或化学特性,生产的淀粉被称为变性淀粉或改性淀粉。变性淀粉的处理过程一般是切断、氧化、重组淀粉分子或引入取代基使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8、抗性淀粉的研究,抗性淀粉既有原淀粉的细腻口感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生理功能,因此抗性淀粉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玉米抗性淀粉被国内外竞相开发。

扩展资料:

玉米须: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玉米须中含有粗纤维、粗蛋白、多糖和粗脂肪。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

玉米须中总酚和总花青素的含量在其乳熟期时达到最高,抽丝期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但是甜玉米和白玉米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都在吐丝时期最高。

种玉米是第一产业,玉米价格,中国是美国、巴西的一倍,对进口玉米实行65%的关税来保护,而玉米原料成本约占白羽肉鸡生产成本的30%,仅此一项国内肉鸡产业就比国际上的肉鸡成本高出15%。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之首,目前国内玉米存在“产量高、价格高、库存高”的三高现象,国内玉米库存积压,国际粮价走低。那么,我国未来是否继续维持玉米生产规模、保持玉米的基本自给,是否应该对玉米的种植情况进行调节?首先要分析一下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

1、玉米适宜种植的范围广

玉米对各类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种植要求相对较低,在全国各省(市、区)均有种植,并且是多个省(市、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种粮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水稻和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相对狭窄,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及西南地区,小麦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黄淮海地区。根据2015年分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资料,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在5%以上的省份就有26个,而水稻和小麦分别为20个和21个;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在35%以上的省份有13个,而水稻和小麦分别为10个和7个。在我国已形成一条由东北向西南的玉米适宜种植带,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云南、四川11个省区,尤其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土壤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发展玉米种植。

2、我国玉米具有强大的增产潜力

玉米单产的增加是我国近年粮食“十二连增”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尤其是东北地区,高产的玉米替代低产的春小麦和大豆,是全国粮食增产的主要力量。

1)2005-2015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变化情况

2005-2015年我国玉米的单产水平普遍高于小麦及豆类,2015年玉米单产水平是小麦的1.19倍,是豆类的3.48倍。

2)世界各主要地区、国家的玉米单产比较

2012~2014年我国玉米平均单产为5902.9千克/公顷,美国为9467.37千克/公顷,高出中国60.39%;欧洲平均为6161.53千克/公顷,高出中国4.38%;中国3年平均单产只比世界平均单产高出10.89%,单产仍有较大提高潜力。

3、中国玉米生产成本比美国低

1)2015年我国玉米主产省生产成本与美国的比较

玉米在主产省的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201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玉米生产成本分别较水稻低32.1%、18.7%、29.7%和40.2%;河北、河南玉米生产成本分别较小麦低6.4%和4.5%,山东省玉米生产成本只比小麦高0.6%。据调查,人工收获玉米,从摘穗、剥叶、运输、晾晒、脱粒、秸秆粉碎等,玉米的总成本约350元/公顷;如采用机收籽粒的方式,成本将降到80元/公顷左右,加上籽粒烘干总成本约260元/公顷,比人工收获减少约90元/公顷,相当于每公顷增收5%~8%。未来,随着玉米直接收获籽粒机械的应用推广,玉米的相对生产成本还将会明显下降。

2)我国玉米主产区生产成本与美国玉米生产成本对比情况

2015年我国玉米生产总成本16255.8元/公顷,而同期美国玉米的生产总成本只有10416.5元/公顷,是我国玉米生产成本的64%;吉林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77倍,远高于其他玉米主产省;我国玉米的物质与服务费用(种子费、化肥费、农药费等农业生产直接费用)是美国的1.1倍,其中黑龙江的玉米生产物质与服务费用比美国低,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等省区和美国相比差距较小;但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方面我国的成本远高于美国,全国平均人工成本是美国的15.78倍,吉林、河北、河南等主产省的人工成本都是美国人工成本的10倍以上;全国玉米生产的土地成本是美国的1.3倍,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土地成本较高。我国玉米在机械化和规模化程度上和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如采用提高机收率和进行规模经营,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和机械成本,有利于突破我国玉米成本的“地板制约”。

4、玉米饲料需求大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食品、饲料、工业等重要原料,在食品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口粮的需求逐渐减少至平稳,从1990年人均口粮消费227.39千克持续下降到2015年的134.5千克,年均下降3.71千克;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加,肉类消费由1990年人均14.09千克增长至2015年26.2千克,年均增长2.5%;蛋类消费由1990年人均3.69千克增长至2015年9.5千克,年均增长3.9%;奶类消费由1990年人均2.03千克增长至2015年12.1千克,年均增长7.4%。我国的消费习惯和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较为相似,据《日本统计年鉴》数据,日本2015年人均口粮消费109.9千克,比中国人均口粮消费低24.6千克;日本的肉类消费(不含水产)为26.1千克,但其水产消费数量较多,对猪肉、牛肉的消费只占少部分;蛋类消费为29.9千克,是我国的3.1倍;奶类消费78千克,是中国的6.4倍。相比日本,我国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还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5、玉米灌溉水量需求少

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对农作物灌溉用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限制了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增长。玉米生育期内降水充足,和冬小麦、水稻相比是对灌溉水依赖最小的粮食作物。对粮食作物全国平均灌溉需水量进行的研究表明,水稻的全国净灌溉用水量最高,为100~900毫米,其中东北区为80~450毫米,长江区为150~420毫米,冬小麦全国净灌溉需水量为100~600毫米,其中黄淮海区为150~350毫米,夏玉米是灌溉需求最小的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为100~150毫米,东北区为10~220毫米。粮食主产省同时也是缺水大省的河南冬小麦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59.8~334.3毫米,夏玉米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14.5~131.2毫米,夏玉米生长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小。另外,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江苏扬州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常规灌溉和降水的情况下,玉米、水稻、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69千克/毫米、1.36千克/立方米和0.72千克/立方米;东北地区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5千克/公顷,春小麦为33千克/公顷,大豆则为8千克/公顷。从未来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玉米对灌溉用水的需求量变化较小。有研究表明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存在差异,当温度上升4°C时,冬小麦、夏玉米、棉花需水量将分别增加114.5~153.0毫米、68.3~84.1毫米、78.0~96.2毫米,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最大,对棉花的影响次之,对夏玉米的影响最小。将河北中南部区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净灌溉需水量做回归分析表明,在正常年份,冬小麦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对灌溉需水量都是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小麦和蔬菜是灌溉需水较多的作物,而棉花、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所需灌溉量明显减少。在甘肃省的大田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玉米和春小麦对灌溉需水量增加小于冬小麦,表明玉米更能抵抗温度变化带来的需水变化,用水较为稳定。

思考总结

通过对玉米与其他作物、我国玉米与其他国家玉米进行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玉米种植有以下五方面优势:

1,玉米种植分布面积广,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是多个省市的主要农作物和种粮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尤其东北地区是公认的“黄金玉米带”,十分适合玉米种植;

2,玉米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高,单产较高且有很大提升潜力;

3,玉米种植效益在粮食作物中相对较高,成本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继续缩小的空间,全程机械化、连片规模化种植将大幅缩小成本;

4,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随着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与日俱增,可预见的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5,和其他粮食作物相比,玉米灌溉需水少,有利于区域水资源节约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玉米供给处在过剩阶段,我国有必要在短期内去库存,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为应对国内需求的持续增加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我国应坚持玉米基本自给不动摇,不放松玉米生产。

据了解,玉米蛋白粉含蛋白质高达40%到60%,其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豆饼和鱼粉高21%和3.7%,是具有高蛋白质的饲料原料,同时粗纤维含量低于豆饼3.9%;含氨基酸丰富,在豆饼、鱼粉短缺的饲料市场中可用来替代豆饼、鱼粉等蛋白饲料;为此,下面小编向大家详细介绍玉米蛋白粉在饲料中的作用。

1.玉米蛋白分类和结构组成

玉米蛋白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溶于水的清蛋白;不溶于水,但溶于盐的球蛋白;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的醇溶蛋白;不溶于水、醇,但溶于稀酸或稀碱的谷蛋白。这四种蛋白在玉米籽粒各部位分布不均匀,醇溶蛋白(40%)和谷蛋白(37%)主要分布在胚体中;而白蛋白和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胚芽中,且含量较少。玉米蛋白粉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70%,玉米蛋白粉主要由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谷蛋白(Glutelin)组成,其中醇溶蛋白约占68%,谷蛋白约占28%.由于玉米醇溶蛋白中大量的非极性氨基酸,在水溶液中溶解性很差,而在60%~95%的醇类水溶液中溶解度较高,玉米醇溶蛋白在水中的不溶性和抗酸性导致了动物机体对玉米蛋白粉的消化利用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对玉米醇溶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水解玉米醇溶蛋白来提高玉米蛋白粉的利用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文献有报道,添加一定量的外源蛋白酶制剂可提高动物机体对玉米蛋白粉的消化利用率。

2.玉米蛋白粉的营养成分

不同用途、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玉米蛋白粉营养成分不同,且变化程度很大,直接影响其饲料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和饲料配方的经济效益。从表 1 中可以看出玉米蛋白粉中蛋白质含量比豆饼和鱼粉分别高 21%和 3.7%,与豆饼的差异明显,是高蛋白质物质,同时粗纤维含量低于豆饼3.9%,可列为精饲料。另外,玉米蛋白粉中脂肪含量高于豆饼和玉米籽实。据国内外研究表明, 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畜禽增重提高 15%~ 20%,每千克增重耗料下降10%~15%.它可使氨基酸减少氧化而有较多的氨基酸转化成体蛋白,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它能抑制葡萄糖和其他前体物质转化为脂肪;在高温条件下,还有利于提高能量摄入量,降低畜禽的体热增耗,减缓热应激。此外脂肪含量高还可有效的提高饲料的适口性。由此可见, 玉米蛋白粉作为配合饲料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可与豆饼和鱼粉相媲美。

3.玉米蛋白粉在饲料中的作用

当今,国内主要将玉米蛋白粉用于饲料工业。然而,利

来源:,原载地址:http://news.feijizu.com/news/20230112/2372.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